网上安全配资莫迪可能在中印边境冲突后首次访华
印度总理莫迪同时打出两张反美王牌:拒绝停止购买俄罗斯打折原油,放弃采购美国F-35战机!这两记重拳直击美国软肋,让特朗普政府陷入两难境地。
当美国对印度加征25%关税后,莫迪选择用行动而非言语回应——印度不仅继续购买俄油,还转向俄罗斯采购苏-57战机。 更值得关注的是,印度突然放风要重启中俄印三边机制,莫迪可能在中印边境冲突后首次访华。
但专家提醒,这些可能只是印度在中美之间“左右借力”的外交筹码,而非真心重建中印互信。
印度是全球第三大原油进口国,而俄罗斯是其最大供应方,占进口总量的30%以上。 尽管美国威胁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加征关税,莫迪政府仍坚持履行与俄罗斯的长期合同。
表面理由是“契约精神”,实际则是赤裸裸的经济账:俄油比中东原油便宜20%-30%,2024年印度靠此节省了超50亿美元外汇。
更关键的是战略自主权。 印度外长苏杰生曾公开称俄印关系为“不变常数”,普京与莫迪的数十次会晤巩固了这一纽带。
当美国要求印度配合制裁俄罗斯时,印度智库直言:“我们不需要华盛顿教如何维护国家利益。 ”
印度的举动直接削弱了美国对俄制裁效力。 作为能源需求大国,其示范效应可能带动土耳其、伊朗等国跟进,让美国精心构筑的能源封锁网出现裂痕。
8月1日,印度正式通知美国放弃采购F-35战机,转而与俄罗斯签署价值百亿美元的苏-57E订单,并要求60%零部件本土化生产。
这一决定被美媒称为“对军工复合体的背叛”,但印度有自己的盘算。
美国拒绝提供F-35源代码,限制印度整合国产武器系统,而俄方承诺完全技术共享。
更深层的是报复:特朗普对印度钢铁、铝制品和汽车零部件加征25%关税,冲击印度660亿美元出口。
莫迪用军购订单向美国传递信号——印度不是“待宰羔羊”。
印度军方还有安全焦虑。2025年5月印巴边境冲突中,装备中国“枭龙”战机和防空系统的巴军碾压印方,暴露了印度装备的致命短板。
但美国曾在对巴军援中突然断供F-16零件,印度担忧战时被“卡脖子”。
莫迪政府近期对华释放一系列“善意”:恢复直航、放宽中企投资审查、国防部长和外长密集访华。
2025年首季度中印贸易额同比激增42%,中国手机、光伏产品在印市场份额迅速回升。
但动机值得深究。 印度商工部内部文件显示,其87%的电子元器件、70%的制药原料依赖中国供应。
当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印度制造业成本飙升时,莫迪不得不借中国供应链解困。
例如富士康印度工厂因中国工程师撤离,iPhone 17试产机报废率飙升至100%。
更明显的算计在于“三边机制”炒作。 印度放风要重启中俄印合作,却无实质行动。
中国学者点破:这是莫迪向美国施压的筹码,试图以“亲华”姿态换取关税豁免。
类似操作在2025年3月已上演——当时印度对华示好后,美国未让步,印度转头就跟风对华加税。
特朗普政府正为傲慢付出代价。对印度加征25%关税后,美国贸易代表格里森宣称“税率已定,不再谈判”,彻底堵死外交解决空间。
印度随即在WTO提交反制提案,并联合巴西、南非推动金砖国家自贸区谈判,剑指美元霸权。
军事同盟也在瓦解。印度弃购F-35转向俄制苏-57,重创美国印太战略的武器整合计划。
更让白宫难堪的是:若制裁印度能源贸易,将逼莫迪彻底倒向中俄;若放任不管,则暴露美国霸权外强中干。
经济反噬已显现。 7月美国新增就业岗位仅7.3万个,创疫情后最低。
特朗普的关税战推高国内物价,民众消费力萎缩,其经济政策支持率跌至37%。
共和党担忧,若中期选举失利,美国单边主义路线可能崩盘。
莫迪的“双线反击”只是缩影。 加拿大公开拒绝接受美国“不平等条约”,瑞士斥责关税“违反自由贸易精神”。
连日本也在秘密扩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,绕过美国制裁。
俄罗斯成为关键变量。 俄副外长鲁登科推动中俄印三角合作,促成三国能源协定。
俄印联合升级“布拉莫斯”导弹,并计划在印度建立生产线。
当美国用关税大棒逼迫各国站队时,新兴国家正用务实合作撕碎单极霸权。
印度国内舆论场的变化更具启示性。 《印度斯坦时报》刊文呼吁:“要学会与中国共舞,而非在华盛顿指挥下跳独舞。 ”
连曾叫嚣“对华强硬”的退役将领也承认:边境冲突耗费900亿美元军费,却未换来任何战略收益。
宏泰配资-杭州股票配资网-股配资网站-炒股配资开户识必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