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炒股配资门户歼-20作为第五代战机的佼佼者
最近,央视一档名为《攻坚》的特别节目,爆出了一个让军迷圈相当震动的画面:南部战区的歼-10C战斗机,在一次模拟对抗中,成功“击落”了一架扮演蓝军的歼-20隐身战机。
这则消息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次内部演练的胜负。它直接触动了邻国印度的敏感神经,并引出了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:如果巴基斯坦装备的歼-10CE,对上印度未来可能引进的苏-57,究竟有没有一战之力?
不是单挑,是“群殴”
首先要明确一点,歼-10C单枪匹马正面硬刚歼-20,基本没有胜算。这就像让一个顶级拳王蒙上眼睛去打一个全副武装的特种兵,难度可想而知。歼-20作为第五代战机的佼佼者,其隐身性能几乎拉满,雷达反射面积据说比飞鸟还小。
但央视的报道揭示了这场“胜利”背后的关键:体系支持。歼-10C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它的背后站着一个庞大的作战网络。
在数百公里外,空警-500预警机像一只天眼,牢牢锁定了歼-20的踪迹,并把实时位置数据直接传输到歼-10C的座舱显示屏上。与此同时,伴随的电子战飞机释放强电磁干扰,试图让歼-20的雷达变成“近视眼”。地面上,庞大的雷达网也在不间断地扫描,捕捉歼-20飞过时留下的任何蛛丝马迹。
在这种信息单向透明的优势下,歼-10Cфактически成了开着“上帝视角”的猎人。尽管对手穿着隐身衣,但它的位置、航向都一清二楚。猎人需要做的,只是在最佳时机,calmly扣动扳机。所以,这根本不是一场四代机与五代机的公平对决,而是一场信息化体系对单个先进平台的降维打击。
新德里的“心病”
这则新闻之所以在印度媒体引发轩然大波,是因为它戳到了印度空军的痛处。歼-10C这个型号,早已是他们不愿提及,却又无法回避的一座大山。
早在2019年的那次印巴空战中,巴基斯坦空军的“枭龙”战机(与歼-10C有技术渊源)击落印度一架米格-21并俘虏飞行员,就让印度舆论至今耿耿于怀。之后,巴基斯坦空军更进一步,引进了性能远超“枭龙”的歼-10CE。
这款战机装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,据说能同时跟踪二十多个目标。其挂载的“霹雳-15”远程空空导弹,射程超过200公里,比印度空军最先进的“阵风”战机所配导弹还要远上50公里。去年,巴基斯坦用歼-10C进行了一次模拟对抗演习,结果是4架歼-10C“包围”了8架印度的苏-30MKI。消息传出,印度防务论坛上一片哀嚎,有人痛骂苏-30是“花架子”,有人则疾呼必须购买F-35。
现在,看到歼-10C在体系加持下连本国的顶尖五代机歼-20都能“打掉”,新德里方面的焦虑可想而知。他们一直指望通过引进五代机来对巴基斯坦形成代差优势,但这条路走得异常坎坷。
买来的拳头,捏不紧
印度空军最大的问题,可能并非某个单一装备的落后,而在于建军思路的偏差。他们长期沉迷于“个人英雄主义”,热衷于采购纸面参数漂亮的明星战机,却忽视了将这些昂贵装备捏合成一个拳头的体系建设。
他们曾斥巨资与俄罗斯合作研发FGFA五代机项目,结果俄罗斯自己转头去搞苏-57,把印度晾在一边,项目最终黄了,几十亿美元打了水漂。后来又转向求购美国的F-35,美方口头答应,合同却迟迟不签,还附带一堆苛刻条件,比如不准部署在中印边境,还要接受美军定期检查,这无异于给自己的国防套上枷锁。
好不容易买来的36架法国“阵风”,单价高达2.4亿美元,是歼-10C的四倍,但它终究是一款四代半战机,在与歼-10CE的对位中都未必能占到便宜,更别提对抗背后有强大体系支撑的战力了。
这种重单机、轻体系的弊端在实战演练中暴露无遗。去年印美联合军演,印度空军的苏-30MKI在面对美军的F-15C时几乎是被“吊打”。原因很简单,缺乏体系支援,雷达一开机就被对方的电子战飞机干扰,导弹还没来得及发射,就已经被锁定。
结语
回到最初的问题:巴基斯坦的歼-10CE能否击落印度可能引进的苏-57?答案是肯定的,但前提条件非常苛刻。
关键不在于歼-10CE这架飞机本身有多强,也不在于苏-57的隐身性能有多少水分。真正的决定性因素,是巴基斯坦能否构建并熟练运用一套类似于解放军的、以预警机和电子战为核心的空战体系。
隐身战机的优势在于信息不对称,而体系作战的核心就是打破这种不对称。央视的报道,实际上展示的不是歼-10C的胜利,而是中国空军作战思想的胜利。对于巴基斯坦而言,他们已经通过2019年的实战和多次演练,证明了自己在电子战运用和战术规划上的成熟。如果能将这种战术优势与歼-10CE的平台优势,以及更强大的体系支持结合起来,那么在未来的潜在对抗中,苏-57的隐身光环将大打折扣。
反之,如果印度能够痛定思痛,把重心从“买买买”转移到体系整合与战术革新上来,那么苏-57依然是那个令人胆寒的空中猎手。归根结底,现代空战早已不是骑士之间的决斗,而是一场复杂的系统对抗。
宏泰配资-杭州股票配资网-股配资网站-炒股配资开户识必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